江南体育网页设计建设站

郭琪:中国区域发展过程中“路径依赖”与“路径突破”并存

日期:2024-06-04 17:42 / 作者:佚名

      区域差异是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演化经济地理学者从演化和动态的视角来解释区域发展,认为区域发展是一种内生且自我强化的过程,突出区域历史发展轨迹和已有技术、制度、劳动力技能、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竞争力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也被称为“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过程。大量研究利用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数据证明,无论是国家、区域还是企业通常都更可能沿着历史路径进行产品演化。如果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完全遵循路径依赖过程,是否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只能受限于自己的技术和产业基础,沿着自己的发展路径,永远没有机会赶超?近些年来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与路径依赖过程相悖,经济地理学家开始关注路径突破(path breaking),即区域发展路径突破了过去生产能力和技术的限制,实现经济或产业发展的飞跃。他们发现,一些外生力量或突变,例如世界性或国家层面的技术革新、经济危机或政府刺激性发展政策,都被认为是导致区域路径突破的外生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创造的经济奇迹就是路径突破的典型案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区域发展路径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央政府的影响,21世纪初的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为内陆地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企业向内陆地区转移,帮助内陆地区实现路径突破。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通过分税制改革和以经济目标为导向的官员绩效晋升体制,使中国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于上述观点,郭琪和贺灿飞于2017年发表“Production space and regional industrial evolution in China”一文,展现中国区域产业演化路径,发现中国差异化的区域产业演化进程:首先,中国制造业产品空间演进迅速,从单核结构转变成为了双核结构,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产品根植在总体产品空间中,并且产品之间关联度的量级和稳定性都在提升;其次,中国的沿海区域占据着中国制造业产业空间的核心位置,主要由电气设备、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组成,内陆地区占据了制造业产品空间的次核心和外围部分,主要由通用器械、化工以及食品烟草等行业组成;最后,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产品结构的演进显著受到已有生产能力的影响,呈现出“路径依赖”的特征,而西北和西南地区则主要表现为路径突破的发展路径,新生的产品结构与现存的结构相差较大。


      这些发现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决定区域应该如何在促进增长的同时避免衰退的发生。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制定了诸多的优惠政策,引进了大量的优势产业。这些产业和当地现存的产业结构往往差距很大,这可以看作是“路径突破”。好的产业突变可以通过产业关联将优势产业凝聚在一起而发挥较高的生产效率,使得西部地区进入良性循环,进而赶超沿海地区。如果是这样,政策干预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机会实现路径突破,提升他们在总体产品空间中的地位。


      但研究结果也表明政策的作用在初期显著,在后续过程中会迅速衰退。主要原因是城市采用的优惠政策是相似的并且很容易复制,当诸如财政补贴和优惠税率等政策工具被广泛使用时,他们对于优势产业的吸引力就会变小。因此中国的地方政府不能完全依赖优惠政策吸引新产业,而是应该建立一个更加稳定的制度环境,且培育出更加包容和信誉度高的营商环境,从而提升地方核心竞争力。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