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两个确保”勇于担当作为
奋力推进全省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2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报告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 赵庚辰
2022年1月25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省十一次党代会和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分析形势任务,安排部署今年工作。省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刘玉江副省长专门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2021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对今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刚才,陈峰同志宣读了刘玉江副省长批示,8家单位介绍了经验做法,还印发了书面交流材料和工作情况通报,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2021年工作成绩
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住建系统攻坚克难、担当作为,老旧小区改造和窨井设施整治民生实事、棚户区改造等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百城提质深入实施,住房体系逐步完善,建筑业加快转型,巩固脱贫成果、灾后恢复重建等顺利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平安建设全面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为全省发展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百城提质深入实施。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省实施百城提质项目1.26万个、完成投资5258亿元。新建改造供水污水等管网5100多公里、热力站567座,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181万平方米、停车位16.9万个、绿地面积6106公顷。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065个、71.5万户,超额完成省民生实事不少于50万户目标。许昌市注重规划引领、民生导向、精细管理,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和内涵提升。各地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改造模式,开封市建立“1个领导小组+7个工作专班”、强化统筹协调,洛阳市坚持集“散”为“整”、由“表”及“里”、求“同”存“异”、提“质”增“效”,鹤壁市推进“楼院合、组织合、服务合、人心合”,商丘市实施“四网合一”改造,成效明显。信阳市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片区开发、海绵城市建设三大工程,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1696个城市社区达到绿色社区创建要求。推动无障碍和居住社区活动场地设施建设,开展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清理。省政府印发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实施意见,郑州、洛阳等城市制定配套意见,编制管控导则,实施风貌管控。新公布历史文化街区10处、历史建筑641处。举办首届城市园林绿化花境竞赛,郑州市双秀公园打造“生态林荫+体育文化”多功能运动场地,住建部向全国推广。
(二)住房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因城施策促进“三稳”。省政府成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加强监测预警。洛阳、平顶山、南阳推进“一城一策”试点。全省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874亿元,房屋新开工面积1365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3277万平方米,销售额8657.7亿元。推动问题楼盘和问题企业项目逾期交付风险处置化解,成立省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出台政策,“一楼一策”,专班推动,不动产办证类项目化解294个,房地产领域信访积案化解2030件、化解率83.4%。二是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省新开工棚改安置房12.35万套,基本建成20.84万套,发放租赁补贴2.45万户,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争取中央补助资金24.75亿元。洛阳市提前3个月完成3.5万套棚改新开工任务。开展棚改安置房建成交付三年行动,全省交付19.05万套,郑州、周口分别交付6.1万套、3万套。提请省政府出台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制订“十四五”发展计划。郑州市建立完善政策,积极探索以盘活存量为主、优化增量为辅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模式。省辖市全部上线运行公租房信息系统,开封、洛阳、漯河开通“掌上公租APP”。三是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印发实施加强住房租赁企业监管等文件。郑州市推进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累计筹集租赁房源18万套(间),培育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40家。四是发挥住房公积金作用。稳步推进建制扩面,及时出台降缓缴和延后还贷期限等阶段性支持政策。全省缴存982.9亿元、提取587.3亿元、发放贷款58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3.4%、4.2%,支持14.2万户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焦作市通过部门联动、政策带动、执法促动等,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三)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一是整治市容环境。大力整治背街小巷,洛阳、平顶山、信阳、驻马店等市43条背街小巷整治列入住建部“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强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建成垃圾焚烧设施43座、处理能力4.4万吨。推进扬尘污染防治,加大餐饮油烟治理力度,15.5万家餐饮服务单位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实现达标排放,建成193家在线监控平台、基本实现市县联网运行,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开展公共停车场、城市道路限高限宽、铁路沿线安全环境等专项治理。二是推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提升。郑州、洛阳、濮阳等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方案通过评审,许昌市基本建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郑州、洛阳建成智慧停车平台。10个市县初步建成智慧园林系统。驻马店市成立高规格CIM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强化各部门信息整合和平台应用,走在全省前列。三是加强依法行政和执法队伍建设。河南省绿色建筑条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颁布实施,河南省物业管理条例完成修订。省厅被推荐为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单位,鹤壁市、汝南县城管局和漯河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被评为河南省服务型行政执法标兵单位。巩固深化“强转树”专项行动,开展依法行政暨城管执法能力提升培训和规范化建设观摩,举办城管执法职业技能竞赛,选树第二届“最美城管人”。四是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专项整治,健全源头防控治理机制。郑州、鹤壁、许昌、安阳、开封、驻马店、商丘市住建局和鹤壁市城管局、驻马店市城管支队被评为“先进集体”。
(四)村镇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全省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622户,28名同志和27个集体获全国、全省脱贫攻坚先进称号。二是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和“气化乡村”。121个涉农县(市、区)初步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济源、兰考、新郑等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新增农村天然气管网用户208万户。濮阳市实现管道燃气“村村通”。三是加强农房建设管理。提请省政府印发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办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房屋建筑管理办法,省厅编制发布农房建设技术标准等配套文件,124个县(市、区)编制完成农房设计图册。信阳市运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成果,健全农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机制,抓好改造、培训、普查“三结合”,打造豫南现代民居。四是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224个村获批第六批省传统村落,20个单位获得第一批保护发展示范单位称号。鹤壁市依托传统村落,打造7条镇村融合发展示范带。新县坚持“面上整治、点上提升、线上打造”,“九镇十八湾、全域游新县”享誉省内外。五是加强工匠培训管理。印发规范管理农村建筑工匠指导意见,8个省辖市、80%县(市、区)制定实施细则,培训工匠1.4万人。
(五)建筑业加快转型发展。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192亿元、同比增长8.1%,总量居全国第8、中部第2位。一是支持企业发展。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鼓励发展工程总承包,推动保函替代现金保证163亿元。郑州市完善支持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奖励政策,引进多家央企和特级民企入驻。二是发展智能建造、绿色建造。4项案例入选住建部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案例。入库新开工装配式建筑1544万平方米。郑州、洛阳、新乡完善政策体系,推进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三是推进建筑节能降耗。新增节能建筑1.12亿平方米、节能强制性标准实施率100%,绿色建筑7714万平方米、占比达69%。培育5个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6个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45万平方米,许昌市成功申报国家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四是强化科技引领和标准化建设。培育省建筑领域碳中和、智慧建筑工程研究中心,支持企业成立科技创新联合体,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成立6个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标准复审,完成国家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培训。五是规范市场秩序。出台施工发承包监管若干措施、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和评价办法,初步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制。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招投标专项整治,对连续两年无产值的建筑企业开展动态核查,推动根治欠薪。洛阳市规范招投标市场,探索实施评定分离,取得较好成效。
(六)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6项工程荣获鲁班奖、120项工程获“中州杯”。全省住建领域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一是持续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开展“质量月”“安全月”和样板示范活动,697项工程获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工地认定,1595家二级及以上总承包企业建成运行双重预防体系。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和危大工程等专项排查整治。开封、焦作、濮阳培育“红色工地”,加强信息化监管,安全生产总体平稳。二是开展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排查房屋建筑50.4万栋,拆除1342栋,加固708栋,责令停止使用122栋。排查农房2015万户,整治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3.56万户。调查完成房屋建筑2784万栋、市政道路10707条、桥梁3177座、供水厂站572座,5个县(区)完成自然灾害风险普查试点。鹤壁市依托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单元,自然灾害风险普查进度全省第一。三是排查整治城镇燃气、窨井设施安全隐患。全省1847家燃气企业、370个管道厂站、11万公里管网完成自查,消除隐患1.9万处,立案处罚69家,责令停产停业整顿123家。启动新一轮燃气安全排查整治。整治病害窨井设施超过34万个,超额完成省民生实事目标。郑州市成立专班,制定窨井设施治理技术导则,投入资金1.78亿元,治理成效明显。四是加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建立信息化系统,完善规则制度,加强培训指导,开展消防审验“回头看”,检视项目15886个,整改问题1163个。
(七)“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住建部门牵头的3个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获得“两优一良”好成绩。一是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基本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政府投资房屋建筑类和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15个工作日以内,办理建筑许可上升为良好指标。洛阳市实施市政设施接入“三零”审批,推行联合验收,考核名次升至第2名。安阳市率先实行分步施工许可,推行多规合一和极简审批,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入选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二是推动简政放权。省厅权限内建筑业和工程监理企业资质全面下放至省辖市,12项审批管理权限下放郑州、洛阳和郑州航空港区,取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审批,13项省辖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到县(市)。三是优化服务。水、气、热报装时间均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获得用水、用气均为优势指标。住房公积金服务事项网上办结6800多万件、办结率88.8%,5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八)防汛排涝和灾后重建扎实开展。一是积极应对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冲锋在前、连续作战,60多万干部职工和物业人员全力排水除涝、保通保供,1万多家企业捐款捐物,住建人的初心使命书写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开封市绘制防汛应急指挥体系构架图,开发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汛前疏挖管网,检修泵站,改造低洼路段和积水点,改建提升排水管网,汛期城区未发生大面积长时间积水。二是扎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村民住房中需修缮加固的157878户、货币化安置的7255户全部完成,原址安置的20765户基本全部竣工,集中安置的111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城镇住房中需修缮加固的52734户基本全部完成,分散安置的4025户已开工3443户、竣工3245户;市政设施恢复重建项目1241个,已开工719个。荥阳市成立书记、市长任组长的灾后重建工作专班,坚持双日例会制度,实行挂图作战,农房灾后重建进展顺利。
(九)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开展“百堂党课讲党史”等“五个一百”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窨井设施整治、许昌市中心城区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厅政务服务大厅、许昌市住建局等入选全省党史学习教育“3个100”中群众满意度高的实事和服务单位。二是强化基层基础。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党建工作动态管理,持续开展党建考核。开展“红色物业”创建,成立河南省物业行业党委,17个省辖市和邓州等4个县(市)成立物业行业党委。南阳市推动党组织快速覆盖物业企业,用好红色队伍,推动党建和物业服务深度融合。三是全面从严治党。扛起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好平时教育、警示教育、节假日廉政提醒,持续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四是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开展“最美城管人”“最美物业人”评选,5个集体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住建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在我省召开。
同志们,过去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特别是罕见特大暴雨灾害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系统干部职工砥砺奋进、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二、清醒认识面临的形势任务
从全国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城市进入存量改造更新和增量结构调整阶段。中央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出一系列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措施,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扩大专项债规模,向市政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城镇老旧管网更新改造等“稳、准、快”投放,形成支持住房城乡建设的政策环境。
从我省看,处于城镇化加速与提质并重阶段,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其中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等与住建工作密切相关,构建“一主两副”“一圈四区”“多点支撑”现代城镇体系,推进县城扩容提质,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打造宜居韧性智能的现代化城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从行业看,住建系统是建设现代化河南的主力军,住房城乡建设是最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我省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期,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5.4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46个百分点,住房需求旺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城建投资需求巨大,“三区一村”改造、保障房建设、基础设施补短板、灾后恢复重建等,是扩投资、稳增长、促消费重要领域,住房城乡建设发展的潜力和拉动作用巨大。
在面临重要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挑战:一是城市建设需要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度、大规模建设和粗放式发展,“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的城市建设方式,积累了许多风险隐患,市政管网设施逐步老化,先期建设标准不高、设计能力不足,一些城市排水设施欠账多,防灾减灾应急能力不强,长期积累和新增加的风险隐患凸显,洪涝灾害、燃气爆炸、建筑火灾、房屋倒塌等事故易发多发,安全形势复杂严峻;二是产业发展需要加快转型,建筑业、房地产、勘察设计企业总体小散弱、核心竞争力不强,个别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显现,问题楼盘、逾期项目增多,过去“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房地产开发经营模式亟待转变,“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城乡建设方式不可持续;三是城乡建设管理水平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城乡建设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与高品质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城市管理比较粗放,城乡特色不鲜明,干部职工能力作风需要改进提升等。
同志们,住房城乡建设工作艰巨繁重、千头万绪,要讲究方式方法,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部署。“两个确保”“十大战略”是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宏伟目标和具体路径。要聚焦“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找准定位、担当作为。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建设、法治政府、平安建设、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以本单位本行业争先进位,为全系统和中原更加出彩增光添彩。二要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结合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立足行业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和短板弱项,建立完善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科学确定年度目标,持续推进、久久为功。要注重结果导向,以结果论英雄、用实绩来检验。三要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各单位尤其是一把手要学会“弹钢琴”,抓好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用好各方力量。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应对风险、维护稳定。四要抓重点、举亮点、破难点。没有重点就没有全局。要坚持两点论、重点论,各单位主要领导要紧盯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亲自部署推动,凝神聚力抓好关键性、牵引性工作,纲举目张,加强典型培育、示范引领,做到心中有全局、手上有典型,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国出亮点、出经验,进而带动全面工作提升。五要保安全、防风险、守底线。俗话说“一俊遮百丑”,反过来讲“一丑遮百俊”,这个“丑”就是安全事故。必须树牢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三铁”,织密安全网,防范风险隐患,以全系统之稳为全省大局之稳定做贡献。
三、2022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做强做优建筑业,聚焦建设宜居韧性智能的现代化城市,提高城乡建设和治理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守牢安全生产和防范化解风险底线,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概括讲就是四句话:稳市场促转型,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对拉动经济、增加就业、促进消费作用巨大,是稳中求进的重要支撑,要着力稳定房地产市场、推动建筑业加快转型,服务稳定全省经济基本盘;提品质增活力,建设宜居韧性智能城市和美丽乡村,提升城乡承载力、吸引力和特色魅力;守底线保稳定,守牢安全生产和防风险底线,确保全系统总体稳定;强能力转作风,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强化党的建设和能力作风保障。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因城施策、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稳字当头,促治结合,激活增量,调整结构,盘活存量,提升品质,多元发展。一是夯实城市主体责任。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各有关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要抓紧编制“一城一策”工作方案,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协调性精准性,相机选择政策工具,建立联动机制,加强金融、土地、市场监管等政策协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二是支持合理住房消费。推动金融部门和商业银行保持合理信贷投放,促进开发贷与房地产投资、个贷与商品房消费规模相适应,保障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三是推动住房梯次消费。各市要结合产业发展、人口结构等,积极发展长租房,推动购租市场协调发展、新房与二手房市场有效衔接。四是引导房地产业转型发展。切实转变高负债、高杠杆经营开发模式,顺应居民高品质住房需求,提高住房设计水平和环境质量,严格规范开发建设。结合自身优势,参与城市更新,逐步向城市运营商转变。五是盘活存量住房。各市要结合实际,利用存量住房用作长租房、棚改安置房、双创载体、养老托幼设施等,促进良性循环。六是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和规范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建立长效机制。七是化解风险隐患。坚持分类处置、分批攻坚,积极稳妥化解问题楼盘。坚持“保民生、保交楼、保稳定”,实行“一楼一策一专班”,推动头部企业项目处置化解。全面排查整改拆迁安置项目存在问题,实现拆迁和安置有效衔接。
(二)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做优做强,提升发展质量效益。2021年我省完成建筑业产值1.4万亿元,与产值3.8万亿元、全国排名第一的江苏省差距很大。各市县要对标检视,聚焦企业小散弱、核心竞争力不强问题,强化龙头带动,提升专业能力,形成雁阵效应,加快链式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优势再造。一是支持企业发展壮大。配合有关部门组建河南建工集团,打造建筑业航母。支持基础条件较好的市县通过混改、联合、兼并等组建大企业集团,支持条件较弱的市县通过培育、引进、混改补齐短板,培育一批具有独立工程总承包综合能力的企业。发挥防水、防腐等传统优势,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二是推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以产业化思维,打通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产业链堵点断点。开展智能建造城市和项目试点,选树推广智能建造案例。依托骨干企业,打造PC构件和钢结构全产业链条,建立产业互联网联盟。试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BIM报建审批。扩大装配式建筑生产应用规模,联合开展专项督导,确保支持政策落地见效,力争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25%。三是繁荣设计创作。结合建设设计河南,支持具备条件的勘察设计企业上市融资、申报综合甲级。大力推进全过程咨询。鼓励中小企业做专做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提质增项。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培育设计大师,开展设计竞赛。提升勘察设计信息化水平,全部实现设计图纸数字化交付、图审机构数字化审查、审查文件数字化推送。四是推进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建设。围绕CIM平台应用、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开展科研公关,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立科技成果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规范科技项目管理。进一步梳理和复查现行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推进标准制(修)订,强化实施监督,助力建设标准河南。五是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推进住建行业“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8万人次培训取证,落实施工现场技能工人配备标准,加强实名制管理,培育“河南建工”人力资源品牌。六是提升建筑市场监管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关键信息在线监测,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完善信用监管体系,抓实信用评价结果应用。持续推进工程款支付担保和施工过程结算,从源头预防拖欠工程款。修订工程量清单招标评标办法,使信用优秀企业在竞标中获得合理优势。
(三)开展宜居韧性智能城市创建,着力打造魅力城市、品质河南。按照楼阳生书记要求,各级城市要坚持一流水准,不以行政级别高低决定城市建管标准。围绕推动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八大行动”,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展现人文风貌,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一是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设区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找准短板弱项。学习借鉴香港等地先进经验,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加强市政道路交通体系建设,构建“窄马路、密路网”,打通一批断头路、卡脖路,建城区路网密度力争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加快推进自来水厂、供水管网新建改造和提质扩容。大力推进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加快建设立体化智能化停车设施,加强静态交通管理,制定落实智慧停车建设导则,着力解决停车难、停车乱。推进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市政基础设施普查,绘制城市地下管网一张图、智慧管理一张网。因地制宜做好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推进城市绿色照明。
二是实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结合城市更新,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围绕“一老一小一青壮”,加快养老、托幼、体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扩容提升,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推进适老化基础设施、社区、住房和适幼化设施、空间建设改造,打造15分钟生活圈,建成一批完整社区。
三是实施城市提质行动。研究制定城市更新实施意见,探索城市更新机制、模式和政策制度,实施一批示范项目。重点推进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三区一村”改造,“三区一村”是制约城市发展空间、品质、功能的瓶颈,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将老旧小区改造列为省民生实事,今年开工改造3787个、37.86万户,完成改造26万户。推广郑州“芝麻街”改造模式,推进老旧厂区改造利用。持续推进达标街道、绿色社区、示范街区创建,全省60%以上的城市社区达到绿色社区创建要求,再创建一批达标街道、美丽街区。支持开封、安阳等市申报国家城市更新试点,组织开展省级试点。开展省级无障碍环境市县建设。
四是实施住房保障行动。持续实施棚户区改造,新开工棚改安置房10万套、建成交付20万套;积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全省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7万套,其中郑州市5.22万套、洛阳市0.99万套、南阳市1.18万套。各市要加快出台配套办法,完善政策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项目谋划,将“十四五”规划目标分解到年度、落实到项目。要进一步提升公租房保障和服务水平,新建公租房1700套,推进“一网通办”“一证通办”。郑州、洛阳等市要积极探索共有产权住房。通过多种形式,有效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以房聚才、以才促产,优化人口结构,增强城市活力。
五是实施特色风貌塑造行动。重点是三个方面:第一,健全城市与建筑风貌管控机制,建立省级专家委员会,逐城市开展评估会诊,找准问题、对症下药。第二,以现代化理念标准,全面推行城市总体设计和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完善城市和建筑设计方案备案制度,强化城市设计对建筑风貌的引导管控,严格控制超限和大型城市建筑。引入高水平设计团队,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第三,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落实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措施,持续开展历史文化资源调查认定,编制全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纲要,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专项评估。各市县要谋划实施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活化利用项目,有条件的市县打造1-2条历史文化街区。
六是实施城市管理“四化”行动。树立全周期理念,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完善提升标准,重点加强老城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薄弱区域精细化管理,持续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和U型空间治理,实施第三方监管机制,持续推进,久久为功,有序解决短板问题,让城市更干净、更整洁。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城市管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过去的先进不等于是未来先进,各地都要积极探索。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今年在郑州市先行试点,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驻马店等有条件的城市也可以探索。研究制定CIM基础平台标准体系,基本建成省级平台,洛阳、南阳和有条件的城市启动CIM基础平台建设。加快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提升,搭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郑州市完成平台建设,其他省辖市5月底前完成方案制定、明年底前完成平台建设,开封市要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试点。实施市政设施智能化建设改造,协同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推进城市管理法治化,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城市绿化条例、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等立法进度,设区市要针对城乡建设管理薄弱环节加快地方立法。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完善城市管理执法标准规范,开展干部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大竞赛和行政执法不满意问题整治,再创建一批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和标兵单位。建立问题发现、反馈、整改闭环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处置城市建设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违法违规行为。推进城市治理人性化,结合完善基层治理,全面开展红色物业创建,推进物业服务标准化、智慧化、多样化,让服务更贴心、居民更舒心。
七是实施城乡绿色发展行动。制定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重点抓好6个方面:第一、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力争开工建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20座/日处理80万吨、污泥处理厂10座/日处理2000吨,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90%以上,加快雨污分流、混接错接改造。省辖市提高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标准和治理效果,落实河(湖)长制,保持“长制久清”;县级城市5月底前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制定整治方案,公布黑臭水体清单及达标期限,加快主体工程建设。第二、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要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提升厨余垃圾等末端分类处置能力。建成10座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停用30座、封场15座垃圾填埋场,明年底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加快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和收运体系,年内实现省辖市全部开工、建成3座以上,明年底省辖市全面建成。第三、巩固提升扬尘和餐饮油烟治理成效。完善标准体系,对建筑工地、线性工程和大型餐饮服务单位等重点领域,加强综合治理、智慧管理。第四、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河南省绿色建筑条例》3月1日起实施,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民用建筑要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大型公共建筑和机关办公、国有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其他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大于1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要按照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培育1-3个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推广绿色建材,探索建立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实施绿色建造示范工程创建行动。第五、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再创建1-2个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严格城市园林绿化保护和大规模迁移砍伐树木监督。推进省植物园建设立项和选址。开展智慧园林建设和升级改造。第六、积极创建节水型城市。加强城市再生水利用,实施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和分区计量,降低供水管网漏损。开封、洛阳等城市力争创成国家节水型城市。
八是实施韧性城市建设行动。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已经公布,各地要深刻汲取教训,认真对照检视整改,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把教训变教材、教材变方案、方案变行动,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坚持远近结合、防治并举、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结合自身实际,集中力量对城市防涝工程、地下空间等进行系统性、重构性改造提升,加快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防涝工程体系。一要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国务院调查报告指出的主要教训,第一条就是缺乏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要求大力提高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全系统各级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对照、深刻反思。要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安全发展理念,放在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首位,针对灾害中暴露出来的防汛指挥体系不畅、应急预案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城市运行安全隐患排查不到位、防洪排涝能力不足、宣传警示作用和社会动员不够等问题,举一反三开展专题评估,列出清单,制定方案,严抓整改落实,守牢安全度汛、不发生人员伤亡的“金标准”。二要全面开展洪涝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各市县2月底前要完成城市洪涝和市政基础设施隐患、排水防涝薄弱环节和重要设施设备运行情况排查,开展城市内涝风险评估,今年汛期前省辖市完成城市内涝风险评估和城市内涝风险图绘制工作。优先推进城市洼地、易涝点区域地下管网检测修复。三要完善提升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当前,我省城市防洪排涝标准普遍偏低,要结合极端暴雨常态化趋势,在已编制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基础上,完善提升防洪排涝标准,抓紧启动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修编,4月底前完成。四要全面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重点六个方面:畅通城市排涝行泄通道,加强城市排水系统与外部河湖畅通,实现城区水系、排水管网与周边河湖、水库等“联排联调”,解决城市雨水排得出去的问题;提升排水管网和泵站能力,加大排水管网等设施新建、改建力度,持续推进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汛期前省辖市基本消除城市排水管网空白区,加大泵站和设备改造更新力度,今年汛期前城区低处、易受淹失效的泵站完成迁移改造;开展排水设施和易涝点整治,推进雨水连管和雨水口更新改造,汛期前各市基本完成城市雨水口、检查井等微排水设施专项整治,完成现有主要易涝点和易涝区整治、河渠卡口治理,补齐有顶托倒灌风险的挡水闸和泵站短板;加强雨水源头减排,落实“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统筹海绵城市建设,信阳市加快试点进度,争取更多城市列入国家试点,开展省级试点;整治提升城市建(构)筑物地下空间重要设施,“7.20”暴雨洪涝灾害城市人员伤亡主要集中在地下空间,这是防汛排涝的重点和关键。推动城市住宅小区、公共建筑、公共停车场、城市桥梁隧道等地下空间设施迁移改造、防涝加固,落实防淹、防断电措施,今年汛期前完成地下空间配电等重要设施设备迁移或防涝加固、出入口等改造防护,长于500米隧道改造增设竖向逃生通道;确保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因地制宜采取改造和防范措施,加强城市供水、供气、污水处理设施、通讯、变配电站等重要生命线工程安全保障。五要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建立“点位、街道、区、市”四级城市排水防涝应急处置责任体系,做好重点部位监控、调度、防护,做到每条隧道、每个易涝点都有专人值守。要舍得投入、舍得花钱,配足应急装备和物资,特别是加强大型泵车等抽排设备配备,强化抢险应急演练,增强应急抽排和抢险能力。做好极端降雨灾害风险应对,建立超标暴雨应急预案。
城建工程是民生工程、发展工程、保障工程。各地要进一步强化项目为王,结合“十四五”城市更新和城乡人居环境建设规划,将各项工作任务项目化、方案化、清单化,抢抓政策机遇,加强项目谋划包装,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债券争取、发行等工作,抓紧安排部署、启动实施。要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把城市作为最大资产,用好市场机制,实现城市资源价值再造。省厅将会同开发性金融机构,常态化开展项目谋划包装、融资政策等培训指导。
(四)守牢安全生产和防范化解风险底线,以系统之稳定为全省大局之稳定做贡献。今年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一个行动、两个专项”,“一个行动”即安全生产三年整治行动,“两个专项”即“燃气和危化品专项整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安排部署的,省委十分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出台专门方案加强工作指导,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树牢底线意识,堵塞漏洞,标本兼治,完善机制,确保全行业总体稳定。一是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压实各方责任。总结评估住建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梳理问题隐患清单,在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施工安全、市政公用设施运行安全、城乡既有房屋安全管理等重点领域,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危大工程”专项整治和一线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作业等安全监管。持续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强化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监管联动、监督与执法高效衔接,从快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企业在资质管理中“一票否决”。二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水平。推行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压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提升建筑工程本体质量水平。开展住宅常见质量问题专项治理,加强保障房、灾后重建、拆迁安置等民生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加快质量监管数字化,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加大对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和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管力度。三是全面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十四五”燃气管网更新改造规划,摸清老旧管网底数,坚决彻查、彻改,在此明确3个时间节点和具体任务:第一、3月底前,各地燃气主管部门要督促燃气企业严格自查自改,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排查餐饮等公共场所燃气使用安全、燃气工程违规施工、燃气管网设施占压、安全间距不够、老旧管网超期服役等重大安全隐患,指导燃气企业配合属地街道完成对老旧小区全面排查,梳理老旧管网、老旧小区排查清单,实施“一小区一清单一管理”工作模式;第二、6月底前,各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要全面整治完成排查出的安全风险和重大隐患,省厅将对整治进展缓慢、整治不力的问题挂牌督办;第三、年底前,各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要全面改造完成铸铁材质的老旧燃气管道,对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进行“回头看”,完善工作制度,严格市场准入,加强燃气本质安全管理,研究制定燃气信息化建设标准,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四是持续开展窨井设施和老旧建筑排查整治。省委省政府再次将窨井设施治理列入省民生实事,今年要继续完成整治26万座,明年底动态清零,确保群众“脚底下的安全”。常态化开展老旧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郑州市要建立超大城市治理风险防控机制,健全城市安全运行管理机制。五是加强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和队伍能力建设。这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些地方无机构、无队伍、无力量。要尽快完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配套政策,升级优化信息系统,加强机构建设、培训指导和监督检查,提高消防审验人员专业技能和工作质效。严格执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制度。六是强力推进平安建设。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住建领域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加大风险隐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与行业监管深度融合,重点整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领域恶意竞标、强揽工程等违法行为,加强对“三书一函”、转办案件督导检查,健全制度体系。有效化解铁路沿线安全环境风险隐患。
(五)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找准职责定位,积极发挥作用,推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落实乡村建设“营建要点”,建设美丽村镇。一是试点培育建设中心镇。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选取一批3-5万人的中心镇,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就地就近城镇化,服务好“三农”。二是加强农房改造和建设管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农村危房和农房抗震改造,6月底前完成14665户农房抗震改造,年底前完成低收入群体等六类对象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抓好国家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农房建设管理相关制度,用足用好政策,推广农村住房设计图册,加强风貌塑造和工匠培训管理,提升农房建设品质。三是开展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整治。查摆整治存在问题,落实“治理六乱、开展六清”要求,抓好跟踪评价,完善常态化、长效化管护机制,年底前实现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使体系真正发挥作用,持续取缔敞开式垃圾池,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创建,让村庄尽快干净整洁起来。四是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传承。开展保护发展情况评估,推荐评审第七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积极申请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示范。有条件的市县依托古村落,因地制宜打造文旅、休闲、康养单元。五是开展乡村建设评价。配合住建部研究建立乡村建设评价机制,搭建乡村建设信息平台,以县域为单元开展乡村建设评价,充分运用评价结果,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六)坚持质量进度两手抓,如期高质量完成灾后重建。村民住房方面,加快建设集中安置区,6月底前完成住房主体建设任务,年底前受灾群众全部搬迁入住。城镇住房方面,有关市县要扛稳主体责任,完善财政资金补助办法,加快资金拨付,加快受损房屋恢复重建,按时完成重建任务。市政基础设施方面,各地要积极争取专项债和资金支持,加快恢复重建和能力提升项目建设进度,入汛前恢复重建项目要全部建成投用。
(七)深化改革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优环境、促发展、惠民生。一是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分级分类管理,优化细化审批流程,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不超过60个工作日。实施分阶段施工许可,优化联合验收,推行数字化施工图审查,实行施工许可证和竣工备案等审批结果电子证照。二是推进工程造价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开展工程造价纠纷行政调解,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三是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健全缴存、使用和管理机制,加大租房提取支持力度,支持缴存人贷款购买首套自住房。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推动更多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八)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能力作风建设,为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一是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创新载体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学笃信、知行合一,坚定“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聚焦资质审批等重点领域,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加强监督,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三是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培养选树身边典型,大力开展“最美建设者”“最美环卫人”等评选和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创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四是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近期省委领导多次讲,巩义一个棚改安置房项目,9年了群众还没有回迁,群众意见很大。省委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对失职渎职者将严肃追责问责。全系统党员干部要汲取教训、引以为戒。按照省委部署,以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能力作风建设。要增强能力本领,大力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提升活动,省厅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专题开展业务大培训,提升系统干部专业素养、专业能力。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建立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建设宜居韧性智能现代化城市、完善住房体系、推进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等重点工作,分专题深入调研,破解难题,指导推动工作开展。要突出服务为民,全面摸排拆迁安置问题项目,深入细致了解掌握问题和原因,想方设法整改落实,争取群众早日回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事,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服务为民实效践行初心使命。要进一步改进作风,扎实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力、不担当不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专项治理,落实“13710”制度,推行“四不两直”,及时梳理通报典型案例,确保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住建系统落地见效。
岁末年初,有几项工作再强调一下,要落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对住房困难群众开展慰问帮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安全生产、清欠保支和值班值守,防范应对雨雪冰冻灾害,做好城乡环境清扫保洁和维护管理,保障供水供气供热等安全运行,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同志们,实干托起梦想,奋斗成就未来。全省住建系统要锚定目标,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奋力开创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四个强省”、国家创新高地、幸福美好家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虎年春节就要到了,祝同志们和家人新春愉快、阖家幸福、万事如意、虎虎生威!谢谢大家!